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名菜,为何很多中国人没吃过?和李鸿章大有关系

14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03 15:15:00    

曾有机构调查过美国人最喜欢的中餐菜肴,夺得冠军是这道菜:

【李鸿章杂碎】

没错,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吃过,甚至都没听说过,当然,李鸿章这位历史名人是家喻户晓的。

李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风云人物,不仅在中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各国也都有着不俗的声誉,这其中自然有好的也有坏的。李鸿章几乎包揽了中国近代史中的不平等条约,虽然他也不想签,但身在其位却又不得不写下注定的骂名。不过在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初,李的声誉可是非常不错了,甚至一度盖过了他的老师曾国藩。

就在其声誉巅峰时,李鸿章出访了当时的美国,也正是这次出行,促成了上文提到的名菜“李鸿章杂碎”的诞生?

十九世纪末,古老的东方帝国终于很不情愿的敞开了自己的国门,让对其幻想了几百年的欧美人好奇心大增,于是当李鸿章第一次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时,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以至于当时李中堂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大批报社记者争相报道,这其中就包括他的菜单。

原来清政府为了妥善安排这次出行,特意让李鸿章带了随行厨师,为了保证这位“晚清裱糊匠”(见注释1)的身体健康,索性还带了足够中堂大人食用的中国食材,保证即使身在大洋彼岸,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很快,《纽约晨报》的记者就将李大人的日常菜单用整版刊登了出来,标题为“李鸿章的鸡肉大厨在华尔道夫所做的奇怪菜肴”,其中有米饭、燕窝汤、炒杂碎、鸡汤、猪肉香肠、鱼翅汤等,其中还包括记者自己杜撰的“李鸿章杂碎”的做法,其中有几点描述着实有意思,比如菜单中提到“潮湿环境下发芽的大米,约2英寸长,尝起来非常柔嫩可口”。

大米是经过脱壳处理的水稻种子,不可能发芽,只可能发霉,这对中国人基本算是常识了。但对于之前从未吃过豆芽的美国人(见注释2),只好凭借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种食材了。

虽然美国记者自己杜撰的食谱有不少漏洞,但却不妨碍“李鸿章杂碎”成为当时的热门菜,而顺势推出这道菜的中餐餐馆,热门程度大致和如今的网红店差不多。这便是中国名菜“李鸿章杂碎”的由来。关于这一点,被誉为“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先生也曾经对李鸿章与美式中餐杂碎有过一段评论:

李鸿章杂烩一菜,驰名国外。凡在欧美中国餐馆,莫不有此菜。而外人就餐者,亦必食此一菜。菜,凡合肥世族,皆能制,非李鸿章专制也。先慈亦善治此菜。其法:用鸡蛋皮丝、鸡丝、海参丝、海带丝、洋粉、黄花菜、木耳、鱼丸子(切半)合于一碗,以鸡汤口蘑蒸之。俟鸡汤蒸干,至半碗时取出,食时,先以箸,后以匙。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李鸿章访美是所吃的并非记者所说的杂碎,而是杂烩,原本是中国安徽的一道地道美食,用料考究,做法精妙,且十分美味。只可惜美国记者只得其名,未得其髓,弄出了个四不像的“李鸿章杂碎”,以至于成为很多中国人都没吃过的“中国美食”。这便是文化交流中无可避免的误会,看似好笑,其实很具有代表性。

此外,张伯驹先生还详细介绍了这道杂烩菜肴的文化内涵。原来这道菜并非平日里就能吃到的美食,而是仅在特定日子里如红白喜事,高中状元时的宴席菜肴。原本这道菜在江浙多用海参海带,极具鲜味,但到了内陆地区,因食材所限,只好换为较为常见的猪肺猪肚,因此又被称为杂和菜。由此可见,这道菜背后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非一道简单的美食那么简单。

在清末明初,这道杂烩并非寻常市井能够吃到的大众菜,而且其对刀功,火候,以及汤汁要求较高,平常的菜馆做起来成本太高,所以往往是一些大家族才会在重要日子中做这道菜,这里面自然就包括李鸿章家族。

而美国版的“李鸿章杂碎”,在刀功、火候以及用料上都是无法与中国地道的杂烩相比的,当然这也是美国饮食文化底蕴不足导致的。因而不得不进行相应的简化,但也因此,让这道所谓的中国美食变得徒有虚名。

此外,当时介绍“李鸿章杂碎”的美国记者,还着重强调中国菜十分油腻,在报纸中是这样说的:

除外还应该添加一些酱汁和花生油给

这锅油腻的食物

调色。接着,你就可以尽情享用了。倘若你能消化得了,就可以像李鸿章一样长寿。

或许在美国人眼里只能用油腻来形容,其实这并非是美国人多么健康,而是因为饮食文化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的。要知道在唐宋以前,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极为清淡的,如今日本十分流行的寿司和生鱼片,便是源自当时中国的鱼脍。《汉书·东方朔传》中便有这样的记载:

生肉为脍。

到了唐宋时期,伴随经济的高度发达(食用油普及),以及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铁锅普及),用油炒菜才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中国人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时的美国,额,不对,因为当时还没有美国,即使是被看做欧美文明发祥地的欧洲,也正和要命的黑死病抗争呢,又何谈饮食文化呢?

但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古代的辉煌遮盖不了中国近代史中的凄凉。不过我们也不应因此妄自菲薄,该来的盛世不会迟到,该有的自信不可丢弃。

同为人类,同在地球,这本身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注释1:

晚清裱糊匠是晚年李鸿章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明知大厦将倾,却又不得不“螳臂当车”,可悲亦可叹。

注释2:

直到二战以后,芽菜生产技术从中国和日本引入欧美国家,芽菜成为西餐不可或缺的鲜蔬,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芽菜协会并未在芽菜发源地之一的中国成立,而是成立于美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