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熟财经
番茄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不是错觉
文|李莹 陈敏
编辑|余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木子在做番茄炒鸡蛋时需要加一些纯蕃茄膏了。“番茄真的没有‘番茄味儿’了,炒菜的时候很难炒出沙,甜不甜酸不酸的,做汤更是难喝。”
番茄越来越不好吃这件事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很硬、没有汁水、不香甜……”,大家不约而同地用着相似的词汇去形容,跟记忆中以前的番茄味道做着对比,然后苦恼更甚:就连番茄都“变了心”。
照理说,人为干涉的育种选择应该是向着既好看又好吃的趋势发展,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番茄反而被指出口感不如以前。番茄的进化逻辑,有点让人难以理解。
植物学博士、科普作家史军认为,如今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绝大多数蔬果都是朝着“中庸状态”去发展的,这是多方妥协的结果,番茄亦是如此。
“人的口味和市场是一个互相驯化的过程,”史军说。在番茄逐渐走向大众化市场的过程中,种植者更看重的是外形、耐运输和存储能力,风味则被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长此以往,出现在消费者餐桌上的番茄就成了被吐槽为“只好看不好吃”的类型。
消失的“番茄味儿”
小时候的“番茄味儿”是什么味儿?
小包这样形容:小时候很热的夏天,晚饭没食欲,就吃一个冰番茄和半根黄瓜,番茄的皮软软肉肉的,咬破沙沙的外层果肉,包裹着晶莹的囊,汁水丰沛。后来她看到电影《小森林》里女孩咬破番茄的画面,就会想起以前吃番茄的场景。
除了生吃,无论糖拌还是炒菜,她都能感受到番茄酸甜的滋味,“用大馒头的最后一口狠狠地沾一下番茄炒蛋的汁水,是不变的仪式感。”
沙瓤、酸酸甜甜、汁水四溢,这是大多数人想要的番茄的样子。放眼现在超市货架上摆的蔬菜番茄,一个个颜色鲜艳、果型饱满,俨然一副好吃的样子。但真正好吃与否,却如木子说的一般,要看运气的。
我们去超市随机买了几颗果型饱满的“完美”番茄,用手按起来硬度都相对较大。回家洗净切开,里面是呈固态的籽瓤部分,这在大家以前的印象中,是切开就会汁水四溢的部分。可是很遗憾,我们买到的番茄并没有带来这样的惊喜。果皮和果肉连成紧密的一体,即便是采用热水烫的方式,剥皮也并不顺利。
果肉不出意外是偏硬的,咬起来甚至有点脆脆的口感,全然不见以前的软烂。至于味道,虽然见仁见智,但我们买到的绝对谈不上好吃。
个头饱满、颜色鲜艳的番茄,吃起来却一般般 摄影/李莹
家住深圳的汪淑芬是一名番茄爱好者。2018年,因为觉得能买到的番茄口味实在太糟糕,“蒙起眼来都分不清是在吃番茄还是拖鞋”,她展开了一番调研,发现市面上所售的大多为商业杂交品种,果硬皮厚、货架期长耐储运,譬如高产型石头番茄“石盾197”,光听名字就能感受到硬度。
于是,她开始尝试自己在阳台上种植“传家宝”品种,比较知名的包括黄色白兰地、切诺基紫等。由于外观五颜六色,这些品种时常被误解为转基因番茄,但其实它们才是未经杂交,更加传统的品种。
“传家宝”品种番茄 图源:网络
消费者们感受到的风味变化得到了科学的认证。在一篇题为《番茄风味改良的化学遗传路线图》(A chemical genetic roadmap to improved tomato flavor)的研究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398份现代商业种、传家宝种、野生品种番茄的风味物质分析,发现货架上常见的番茄品种中,13种风味化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
上述研究也指出,在选育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鲜红的品种过程中,部分基因位点的丢失使得番茄糖度有所下降。
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丹提到,番茄中的甜酸比,即甜度和酸度的含量比例会影响口感。一般来说,亚洲人喜欢的甜酸比大概是9:1或是8:2。
但是,根据此前上海市农科院的研究,与传统品种相比,现代粉果番茄的“糖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了26.12%和 17.67%;红果番茄的降幅为 22.17%和11.60%。
原来,番茄变难吃并不是我们的错觉,它是真的变难吃了。
什么扼杀了“番茄味儿”?
“番茄味儿”的消失看似是当代社会生物育种技术的失败,实则是育种、种植与市场之间博弈的结果。
徐丹告诉我们,现在市场上的番茄大多销地和产地距离较远,比如在北方冬天吃的番茄基本上是从海南的陵水或是广西运过来,夏天则是从宁夏或者内蒙等地过来,运输距离都在几千公里。在长距离运输需求的背景下,番茄的育种和种植自然也就因时、顺势而变。
全国主要番茄产地供应表 受访者供图
杭州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同林指出,过去十几年间,番茄新品种的选育一直以抗病性、产量、硬度、果实外观等性状为主要评价指标,风味的排序相对靠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种植的番茄以常规种(自交种)为主,可以进行留种、多代种植,因此也被称为“传家宝品种”。但是,自交种往往抗性较差,一旦遭遇病害极易导致毁棚罢园。“病害突袭时国内品种没有抗原,一下子全都感染,导致绝收。外引品种带抗性,还能长得很好。慢慢地,一些本土老品种就淡出了大众视野。”王同林告诉我们。
同时,在耐运输性的要求下,让许多人颇为怀念的“小时侯的沙瓤番茄”因为不耐储运、货架期短,在现代农业区域化生产的模式下逐渐被淘汰。为提高经济效益,农户更愿意种植果肉硬挺、果皮厚实的番茄品种。
“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种植情况有着极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李广岳有着三十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前几年西红柿行情好的时候,他们村都在种,这两年效益见跌,大家转而去种茄子、辣椒了。据李广岳介绍,寿光的西红柿种植多选用以色列、荷兰的品种。这些品种产量高,品相也好,而且果皮较厚、硬度较大,更耐运输。
徐丹还提到,为了保证存储的时间更久,番茄在采摘时往往成熟度较低,可能五、六成熟的时候就被采收,虽然在后期运输过程中颜色会慢慢变红,但糖分等元素的积累却还没有到达应有的水平,口感自然也就变差。
“采收时西红柿的熟度是根据运输距离远近来决定的。”李广岳说。以寿光番茄为例,如果是运往新疆市场,运输距离较长,五、六成熟时就需要被采收;如果是运往济南、青岛或者北京市场,可以等到八、九成熟。“番茄一熟了就会变软,变软了路上根本没法运输,所以采摘时稍微发一点红就可以了。”
“小时侯家门口就有菜园,早上地里摘的菜,中午就上饭桌了。现在从蔬菜基地运到城市就得三四天。就算物流再发达,这菜能一样吗?”史军说。
此外,除了提前采摘导致风味受损,运输中的低温贮藏同样有损口感,许多生鲜电商平台会在番茄产品页直接标注储存条件为冷藏。
徐丹向我们解释到,虽然在育种上有所取舍,但为了增强耐运输性就选择去采收半生不熟的果子,对番茄的口感影响更大。“其实现在的品种都不差,你去地里吃个熟度大的番茄,随便哪个品种都会好吃的。”
在品种、采收熟度的影响之外,种植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番茄的风味。
据李广岳介绍,现在的番茄种植方式跟以前大不一样。大家记忆中的“童年味道”的番茄,多是露天种植,施用猪粪、鸡粪等农家有机肥,农药也很少打,但现在的番茄基本都在温室大棚里种植,并且这几年因为番茄植株病毒较多,需要用很多化学肥料和农药才能保证番茄的正常生长,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番茄口感大打折扣。
商品性面前,口味不再重要
作为果蔬,以口感、风味作为评判标准的话,现在市场上的番茄是令人失望的;但作为商品,以外形、耐运输和存储能力来看,它又是一个合格的商品。
李广岳告诉我们,现在番茄的商品性比以前高了很多。“以前露天自然种植时,10个番茄中可能只有不超过一半的商品性果,现在10个番茄中能有9个商品性果子。”所谓商品性果,简单来说就是卖相好、可以直接拿出去卖的果子。
商品性提高,也就意味着现在的番茄产品更适合市场销售,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李广岳说,他们菜农种菜主要还是参考市场情况,而不是单纯地把种菜当作一个事业,种出品质好的蔬菜固然更好,但高收益才是根本。
“我们老百姓都注重效益,同样一个(蔬菜大)棚,种植一般的番茄可能会收入10万,但种植口感更好的有机番茄,人工等成本上升,产量却比不上普通品种,整体效益自然就不好。”在菜农眼里,种植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硬度更大、果皮更厚的番茄,是一件性价比较高的生意。
“我们的育种是对焦种植者,而不是对焦消费者的。其实也有很好吃的品种,但是大部分消费者吃不到,因为没人给你种,推广不开。”王同林说。
史军提到,番茄在西餐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但在中餐饮食中的地位远不如大白菜等蔬菜;与草莓、荔枝相比,番茄又显得过于普通,很少有消费者愿意为它付出过高溢价,
种植番茄30余年的老王是老品种的拥护者,他种的是自己都叫不上名的“80年代留下来的老味道番茄”,皮薄多汁、果肉松软。在老王的微店中,4斤普通快递装的番茄售价为58元,12只精品快递装售价118元,如果是发往四川省外还需额外付费。
老王告诉我们,为保护脆弱的软番茄,需要使用隔断的泡沫内托,每个坑里放上泡沫垫,再放入套两层网套的番茄。以如今的物流体系,各省会城市基本能保证48小时内送达,但途中依然很难保证零损耗。有些第一次购买的客户,收到之后觉得果子软、萼片干、不新鲜,“因为他们习惯了平时超市里的番茄,我们也有苦难言。”
说到这里事实已经很明晰,在现在的育种和种植技术下,想要种出颜值与风味兼顾的番茄并不难,但市场的选择就是这样,趋利性使得现在这种口感一般的番茄大行其道,好吃的番茄因为商品性不足或者利润过低而被忽视。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品质番茄没有生存空间。以日本静冈出产的高糖水果番茄为例,糖度高达8度以上,比普通番茄高1.5倍。价格自然亦是不菲,在电商平台上,一公斤包装(12-16颗)售价约在800元上下,同样受到众多消费者追捧。国内的高端农产品市场也在逐渐打开,一、二线城市的精品果蔬超市常常人满为患,许多人更愿意为有机的绿色健康果蔬买单。
王同林告诉我们,近两年一些地区对于品质番茄育种的导向已非常明确。“像我们现在做育种工作,只有做好吃的品种,政府才会给项目资金支持。”育种成功后,先在城郊小范围推广,农户种个一两亩地,供顾客现采现吃,或通过私域渠道团购。如果经济效益好再扩大规模,进驻市区中高端商超,当地消费者收入水平高,也更愿意为高附加值的口感型番茄买单。
即便如此,优质番茄育种推广工作却还需要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以近段时间番茄界的新晋网红“普罗旺斯番茄”为例,该品种引种于荷兰德奥特种业集团(De Ruiter),多汁带沙,属于风味与商品性比较平衡的优质品种。早在十多年前,吉林、山东、陕西、河北各省就已尝试栽培该品种,但直到近一两年才因微商渠道的兴起成为大众消费市场新贵。
“像普罗旺斯这个品种,国内能找到和它性状相仿,口感、抗病性、货架期都差不多的,但是很难超越它。”王同林表示,在番茄育种领域,如果追求品质就看日本,追求商品性就看以色列和美国,中国一直追在国际种业身后寻找替代品种,却无法主导市场。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并不关心好吃的番茄是如何种出来的,更多人想要的大概只是自家餐桌上能添一盘酸甜可口的白糖拌番茄。
图文来源:半熟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