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中国水饺冠军:研发“一”字型水饺,擀面女工年薪百万

14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04 15:30:00    

导语:在中国的节日中,我们通常能看到饺子的身影,平日我们也会常常吃到饺子,饺子还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每次的擀面皮和和馅中,让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在中国,饺子有南北方的差别,北方多为水饺,饺子皮厚实,饺子馅的种类多样;南方多为蒸饺,饺子皮薄如蝉翼,常常在早餐档口发现它的踪影。

饺子的意义在南北方也不同,北方人认为,吃饺子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冬至都要吃饺子;而在南方,饺子仅仅作为一种日常食物,过节的时候更情愿吃汤圆。说到普遍认知中国“饺子”—水饺,商业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超市的速冻水饺,另外一种是做成餐饮业的水饺。

水饺品牌喜家德,专注做后者,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水饺冠军,一年销售额超过三十亿,给擀饺子皮的女工年薪百万。

创始人高德福创办喜家德水饺

创始人高德福,90年代初刚刚在黑龙江鹤岗厨艺培训班学成归来,他意气风发,想施展自己的拳脚。于是跟亲戚一起集资,一起开了家饭店。他做的菜十分贴切当地人的口味,生意甚是红火,趁着这个劲头,他们开了海鲜饭店、火锅店、东北菜等等。

高德福身兼多职,常常在几个饭店中跑来跑去,刚开始还能掌控着全局,随着分店在鹤岗越来越多,他渐渐力不从心,加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在老家小小地方,局限住了他商业版图拓展至全国的梦想。为了在未来能自己的东西能走向全国,他关掉了绝大部分的饭店,寻找下一个助力转型的方案。

20世纪90年代,最发达的莫过于香港影视、文化,临近香港的广东地区,成为当时绝大多数人向往的“天堂”。高德福甚是迷恋广东地区的饮食习惯,他想在做大“广东靓汤”,以此闻名全国。

他不惜托了多层关系,找到了粤菜的泰斗级别大师,重金恳求大师教会他如何去煲汤。他说:“全国最会煲汤的地方在广东,而您又是广东粤菜界的泰斗,熬出来的汤一定是最好喝的。”

大师立即反驳了他:“那你是想喝广东人熬出来的汤,还是喝黑龙江人熬出来的汤?”

困顿中的高德福霎时间顿悟,是的,想走向全国,最稳妥又是最能成功的,就是做出自己熟悉、别人能够快速接受的东西。思前顾后,高德福决定,做东北人最熟悉的饺子。此时的饺子行业,有来自内地的思念,还有刚进入中国,势头正猛的湾仔码头。高德福自己也没有做冷冻链的经验,于是转战线下水饺饭店。

明确清晰的目标

喜家德水饺刚开始营业也不好,赔了5年的钱,能料想到里面的艰辛。高德福看得很淡,他认为,只要能够找对方向,坚持下去,成功就在眼前。

回顾喜家德的成功路,高德福总结了一下五点:第一点,决定去创业的时候,要明白自己的选择是什么,找准机遇,在最佳的时期中进军,长话短说,就是要确定目标之后马上干,最佳时期在“一鼓作气”燃起的时候,不然就会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点,你要培养自己的竞争力,在同行业里面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存活下来。第三点,也是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的点,要学会取舍,及时舍弃一些东西,要什么、不要什么。

第四点,你的取舍要符合成员的同意,这个完全取决于团队的凝聚力,进行取舍后,不可避免的有些人会离开,当然也会有新鲜血液涌入,新旧交替后,团队能力就体现出来了。最后一点,要想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首先要明确自己品牌的路子,是将品牌延伸到其他领域里头,还是其他领域服务你这个品牌去做。

不难发现,高德福总结出来的五点,看似平平无奇,好像是个正常人都能想到的东西,但是背后是他近30年来不断克服困难的路。

他思虑许久,选出了东北人最拿手的水饺,挺过了5年颗粒无收的困难时期。别人无法取代的竞争力在哪里?

是饺子的品质,是餐厅的服务态度。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全国性地寻找优质食材,最后在吉林辽源锁定了鸡蛋长期供应商;他还比较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本土的小麦,看他们擀出的面粉哪个更加好吃。

最令同行叹为观止的,是他创新性地推出了全新的水饺形状,把波纹形状做成了一字形,这样可以方便顾客夹起来吃。

餐厅对每天过剩食材的处理也是接轨国际的。跟麦当劳、肯德基的标准一样,每天卖剩的肉馅都要处理掉,绝对不会卖隔夜的,保证呈现给消费者的,都是新鲜的饺子。根据大众点评上用户的反馈,喜家德的饺子皮不是很厚,但每次吃都能吃到肉的鲜味,点的每一个虾仁饺子里面都会有虾。

十多年前,高德福就知道,越是要走向全国的品牌,用户的体验一定要跟上,不能只做那种无人问津的苍蝇馆子。于是他决定采用开放式的厨房,顾客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厨房师傅在干什么。

这个理念十分先进,直到近几年,政府才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的事情,让每一个饭店开放厨房的实时视频,然而喜家德早早就做到了。

这也让喜家德一步步超过同行,领跑全国。当然,这背后有数不清的取舍、激烈的团队争吵。考虑到南北差异的问题,喜家德刚开始仅仅推出了几个水饺口味,到站稳脚跟了,融合地方、季节的特色,适当地增添了别的菜系,例如北方特色的酱大骨,南方特色的酸菜鱼以及甜品。

走向全国,一定要开连锁店。只要触及到“连锁”这个话题,一定有“加盟”、“直营”的争辩。“加盟”意味着店铺能无限扩张,迅速席卷全国,就算没有光顾过这个点,多少也听说过这个品牌。

喜家德刚开始急功近利,在全国广撒网,回头率是有了,但是业绩没有上升的趋势,原因就在各个店面的管理层和对食材的处理上。品牌马上进行了产业转型,把各个已经存在过的加盟店变为直营店,把喜家德的企业文化厚植于每个员工心中,让他们更好地为品牌服务。

凭借擀面皮年薪百万

在喜家德年薪百万,既不是台前幕后光鲜亮丽的明星代言人,也不是写字楼里面的精英,而是普通的擀面女工,这放在常人的认知里,肯定想象不到吧!是的,喜家德为了鼓励员工,把擀面技术上升至对“工匠”尊重的层面,真正让员工凭借技术赚钱。

如今35岁的刘春丽,在未入职喜家德之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养着孩子,种着家里的几亩地。入职喜家德后,凭借着自己的经验,短时间晋升到了擀面皮的“总教头”,年薪百万。

这里,不得不提喜家德的擀面的晋升方案。擀面师有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标杆面案,第二个等级是水饺技师,第三个等级是面案大师,也就是说,随着等级增加,相应的薪酬条件也会增加。

刘春丽很自豪,目前420家店里面,全部的擀面师都是她的徒弟,被誉为喜家德里面擀面的“总教头”。不久前,刘春丽正式成为喜家德的合伙人之一。薪酬从年薪几十万跃升到百万。“终于能养活全家了”,刘春丽的欣喜难以言表。不过很快她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马上投入到工作中。

现在,她主要是做培训擀面工作,喜家德连锁店遍布全国各地,她采用远程授课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反复地讲,践行“分享精神”。刘春丽一句话令在场的学员很触动,她说,普普通通的“擀面”里,蕴含着尊重和收益,对品牌、顾客的尊重,对手艺的尊重;又能够养活全家,获得足够的社会地位。

同样是合伙人的李宛鸿,曾经因为自己的工作困窘过,读书时,她是大学的学生会干部,在同龄人中算是一个呼风唤雨的角色。

但是最后她选择了去喜家德。一次,大学同班同学看到她,相互之间有惊讶和困惑,不过双方也没有说些什么,该工作的工作,该吃东西的吃东西。

几年后,李宛鸿又获得了“呼风唤雨”的机会,她的朋友圈里,充满了15家喜家德店的辛劳,如今的她,年薪百万,管理门店井井有条,得益于企业内部的“伙伴成长计划”,高德福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激励更多的专业人才、成功人士加入喜家德。

结语:去年的疫情,让各个行业陷入了寒冬,有的哭爹喊娘,关闭线下门店,勉强保住了自己的威风;有的直接进行破产清算,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

面对同行惨况,高德福回想到了03年的“非典”,当时,正值他创业的第二年,“既然我已经挺过了困难时期,这个疫情我怎么会怕呢?”他预计到,疫情缓和的时候,肯定会有报复性消费,只要“喜家德”招牌还在,就有迎接曙光的一天。

于是,他按部就班地实施“停业、安抚员工、减少库存、配合政府”措施,还亲自写了合伙人承诺书,保证不裁员。巨大的定力让员工倍加安心,果不其然,喜家德口碑立起来了,赢得了员工和顾客的赞赏。这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水饺冠军品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