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层层有清香的荷叶包肉

14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10 11:33:58    

有着世界三大菜园之一的山东是中国传统菜系鲁菜的发源地,因为山东位于黄河下游气候温和因而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貌,因此也对鲁菜食材品种选择丰富均匀打下了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鲁菜便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当时的食材更多的是选用牛、羊作为主菜,根据有关当时的文史记载中可以得知,因为鲁菜的发展出现一度推动了饮食业的发展。

鲁菜的饮食风格最早是受到了儒家学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影响,发展到了后面则更是因为管仲主张‘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而形成乐鲁菜洋洋大观,大开大合的饮食选料制作风格,对比起精细的粤菜火辣的川菜,鲁菜虽然没有享誉国际,但是却因为踏实稳重的发展也对其他菜系产生了一定基础的影响。

鲁菜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菜系,从古至今和许多文人墨客王侯将相也发生了许多的有趣的故事,而今天要说的荷叶包肉也和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在以前荷叶包肉经常与另一道北京风味的荷叶肉弄混,但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毕竟一道是荤菜,另外一道则是货真价实的素菜,只是因为烹饪的技巧而拥有了荤味以及荤菜的名字,荷叶肉与荷叶包肉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荷叶包肉与仲夏

清末明初有这样的一首诗叙述了荷叶包肉的美味,‘池塘十里尽荷塘,姊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饭包荷叶比花香’,虽然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荷叶包裹食品制成的菜了,但是真正的发展起来却是在清朝时期,荷叶包肉是在仲夏最好的一款应季美食,因此每每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而荷叶包肉真正的出现却是在清朝初期。

一位名叫夏荷的姑娘老家后山便有一片荷塘,盛夏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回到了的老家避暑,夏荷避过了家里的下人和长辈偷偷的跑去了后山玩耍,一个人撑着船摇摇晃晃的在湖面上摇摆,没一会夏荷便觉得昏昏欲睡,待她一闭上眼远处便传来了一阵悠远的笛声,夏荷睁开眼去寻,却是什么都没看到。

夏荷心细胆子大闭着眼朝笛声的声源处前去,结果却找到了一片被茂密荷叶簇拥住的小石台,历史悠久的石台上已经出现了一道道裂缝,荷塘里的荷叶已经从缝隙中冒了出来,夏荷觉得这片石台上的荷叶与其他的荷叶都不一样,于是便心生猎奇的采摘了回去。

回去后的夏荷随手将荷叶交给了下人,下人却以为荷叶中的莲子是自家小姐要吃的,因此送去了厨房,厨房得到了新鲜的荷叶便想着制作一份荷叶饭,中间加了些其他的材料,在端上桌的时候香味四溢令人惊奇,于是荷叶包肉就因此闻名,有人说那些石台上的荷叶是神仙送给夏家小姐的,又有人说这些都是夏家为了自己生意而谣传的故事,但是过去的是非善恶已经尚且不可考据,但是荷叶包肉所承载的那份夏日清香却是不会作假的。

荷叶包肉的特色与风格

荷叶肉虽然叫做荷叶肉,但是制作的过程中却没有添加丝毫的荤食,是北京地道风味的食品,因为和荷叶包肉相似的名字,因此两者也经常的被认作是同一道菜而引发了争议。

荷叶包肉作为时令佳肴,是用荷叶包裹着食材借此用荷叶的清香淡雅缓和食材本身的油腻与燥热,特别是荷叶味香清淡,能够做到唇齿留香源远流长的特色风味,至于荷叶肉仅仅只是因为制作工艺类似荷叶包肉;

通过烹饪技巧达到了不是荤菜却有荤味的效果,从而得名荷叶肉,荷叶肉对比起荷叶包肉制作的工艺更加的简单,要知道荷叶包肉的过程中为了处理好猪肉就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而稍微有一些经验的老食客从制作出来的猪肉上面就能够得知师傅的工艺,毕竟猪肉处理说简单也简单,但是要达到荷叶包肉需要的程度,却需要经过碳烤与高温沸煮的过程,因此荷叶包肉选用的猪肉更多选用的是五花肉,用肥瘦相间的部位丰富食材本省少调料的口感,因此荷叶的清香便通过的油脂渗入了食材之中,色香味浓。

许多第一次食用荷叶包肉的食客认为外面一层包裹食材的荷叶不能吃,但事实上荷叶是药食两用的食材,在荷香渗透进食材的同时,肉类和米类的香味也同样的融入了荷叶之中,一口吃下去能够在表皮尝到最丰富的味道,还能够层层的感觉到不一样食材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荷叶包肉的价值与意义

荷叶是中医中比较有名的药食两用的食材,虽然荷叶对比起能够吃的莲蓬和能看的莲花来说像是一种陪衬的绿叶,但是荷叶本身却富含的黄酮类物质可以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肌梗塞有着天然的对抗作用,中医是中国人民五千多年来对抗疾病不断积累下来的经验形成的,有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内容在中医中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根据现在西医科学的发展,认为荷叶中所含的黄酮成分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不过目前尚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而荷叶包肉中除了荷叶以外的另外两种食材也是毕竟常见的食品,能够补充人体内所需的绝大多数能量,但是无论是大米还是猪肉所含的脂肪热量都很高,因此对于健康养生以及减肥中的少女们来说,荷叶包肉并不受到欢迎,反倒是中老年人对它的接受程度更高。

中国美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道菜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时代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发展到了现在中国美食已经远销海外,就连外国人都回惊叹的美食为什么我们国人反而不受重视?习惯看向未来的我们,是否在未来的某一天又会忘掉过去?

参考文献:

陆文夫《美食家》

唐鲁孙《中国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