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个鲅鱼,白灼个蛎虾,辣炒个嘎啦,再配上青岛的散啤酒!四月中旬,青岛渔港上来的小海鲜,令人垂涎欲滴。野生的、养殖的,价格从低到高琳琅满目。目前,新鲜鲅鱼正在大量上市,价格最便宜20来块钱一斤,10多斤重的“鲅鱼王”则要30多块钱左右。鲅鱼学名马鲛,春天会从东海向黄海洄游,越接近北方越肥美。
“鲅鱼”并不是什么稀罕海货,沿海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卖的。据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前,鲅鱼并不是我国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但80年代以后,随着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鲅鱼开始成为黄、渤海的主要渔业资源,年产量最高达到几十万吨。进入90年代资源开始逐渐衰竭,由于近年来,青岛“鲅鱼送丈人”被媒体宣传后,成为了当地“炽手可热”的海货,由于本地鲅鱼产量有限,南方和北方捕捞上岸的鲅鱼,基本都汇集到了青岛码头来卸货。
相比一个月,市面上的鲅鱼基本都是1~2斤左右的小个头。到了四月中旬,鲅鱼开始洄游到了青岛附近海域。人们生活条件提高后“鲅鱼礼”盛行,除了送爸妈,还有一些商业人士,将其作为一种“特产”送给合作伙伴。
每天凌晨3点,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除了本地琅琊台、积米崖等渔港上来的鲅鱼,还有挂有“苏籍”牌照的货车,成吨运输来新鲜大鲅鱼。商贩们会手持手电筒直接抄起一条鲅鱼,看看鲅鱼是否直挺。然后往鲅鱼身上照,看鱼眼、鱼鳃、外观等,以确定鲅鱼的新鲜程度。1~2斤大小价格相对便宜,一斤23~25块钱就能买到。
由于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有人偏爱个头大鲅鱼,除了送人体面外,说它的肉质更加紧实;另一些人的观念则是,喜欢买些3~4斤中等个头鲅鱼,价格便宜外说它鱼肉鲜嫩,口感更佳。
据渔民们介绍每年4月底左右,当流的鲅鱼游到近海(指进入潮连岛以内,距离青岛23海里左右的鲅鱼)本地的渔船才开始出海捕鱼,此时的鲅鱼尽管个头小,但都是在近海冷水里长大的,肉质自然比南方鲅鱼更鲜嫩,因此被很多渔民认为是更严格意义上的本地鲅鱼。目前是鲅鱼销售旺季,有商贩最高纪录一天卖300多斤鲅鱼,利润每斤在4~5元,算起来还是非常可观。
“男人忙事业,女人尽孝心”。市场里前来购买鲅鱼的女性顾客更多一些,由于工作原因,青岛女婿多数“委托”妻子前来挑选鲅鱼,因为“闺女是爸妈贴心小棉袄”,购买海货除了鲅鱼,她们才是最懂父母的人。“尽孝心”不就是图父母开心,现场大爷告诉我,结婚前女婿买的鲅鱼特别大,“愁人”没地方搁;现在结婚了,我跟他们说:“买条差不多就行”。
据渔业专家介绍,鲅鱼血特别腥,先把鱼在冷水里泡5分钟,然后放到水龙头下冲洗,这样鱼血就去除得比较干净了,可以大大减轻腥味。此外烹饪过程中,可以使用料酒、醋、大蒜等调味品进一步去除腥气,如果是炖鲅鱼,则要炖的时间长一些,也可以去除腥味。
虽然鲅鱼是当下汛期,但它价格不菲。现场一位老伯说:在七八十年代,这鱼并没有现在这么稀罕,那时候只要几块钱一斤。现在没点退休金,还真不太敢买。在市场里转悠一圈,发现人们喜欢购买的海货多数是10多块钱一斤,比如说:蛎虾、扇贝、嘎啦、蛏子····。
街头上梭子蟹少量上市,有55元一斤和75元一斤两种,个头不太大,由于是反季节海鲜,购买它的人不是很多,大家担心购买回家“不肥、一包水”。